■本报记者 但超
“十三五”期间,茗山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立乡、产业强乡、旅游兴乡”发展思路,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2020年全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83万元,限上商贸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2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亿元,税收收入完成1588万元,与“十三五”开局相比实现质的突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该乡是传统农业乡镇,以前税收主要依靠烟花爆竹、畜禽养殖企业(喻为“炸药桶”“饲料桶”)支撑,烟花爆竹企业安全隐患高、环境污染大。2017年,该乡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实行转型发展,关停辖区14家花炮企业,关停污染型畜禽养殖企业28家,开启了生态绿色发展转型之路,聚力芳香主导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矿产资源匮乏虽一度成为茗山发展的短板,但却保留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一方净土。面对大自然的馈赠,该乡抢抓生态文明建设机遇,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两桶时代”迈入“万花时节”。2012年,引进瑞晟公司,发展芳香产业。目前,芳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三五”期间,该乡一直坚持以瑞晟生物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芳香特色小镇。聚力招商引资,大力开展招财引税。14家花炮企业关停后,该乡的税收仅依靠80年代建成的一家机械厂支撑,年缴税不足50万元,财政入不敷出。该乡党委积极探索出路,巧用附加税中城市建设维护税在黄石地区最低的优势大力开展招财引税工作,该乡2018年完成税收364万元,2020年完成税收1588万元。三年间,税收收入增长336.26%。
夯实基层党建引领构建农村治理新格局
“今年,我们要把这里的防护栏建起来,细伢子在活动广场玩耍的时候有了安全保障;我们琢磨着在树底下安放一个石板桌配上几把椅子,让湾里的老人夏天能在树底下坐着乘乘凉;我们湾目前还有300多米的路未硬化,我们也要一并完成,让湾里的村民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生活环境……”指着湾里宽敞整洁的活动广场,该乡彭晚村新古塘村庄理事会会长柯昌荣既自豪又激动。这是“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农村基层党建改革服务基层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党建创新工作的发源地,该乡党委把管党治党责任始终扛在肩上,积极探索开展基层党建创新试点工作,不断总结党建改革工作经验。理事会参与村庄治理,通过“党建引领·活力村庄”项目申报,积极开展村组公路拓宽硬化、文化礼堂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建设、门口塘清淤护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等村庄建设工作,带动村庄面貌新起来;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解决了原先基层治理窘状,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打造宜居宜游新农村
巍巍大茗山,潺潺长流水,蜿蜒小乡道,在这里春可赏万亩玫瑰花海,踏百亩樱花小道;夏可观黄湾千亩荷花,品杨桥水库夕阳西下美景;秋可攀大茗山步道登高望远,览山脚下的落叶红枫;冬可沿乡村小道踏雪寻梅,望大茗山上的银装素裹。近年来,该乡党委严格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让生态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力促“饲料桶”经济转型。2019年该乡关停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企业,关停乡域范围内污染型畜禽养殖企业28家,明确所有招商引资项目生态环保的准入条件;同时,该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持久战“三大战役”,大力开展厕所革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突出杨桥港、茗山港和洋湖港治理、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深入开展“清废行动”“清流行动”“治气行动”“护源行动”“截污治臭行动”“绿农行动”。“十三五”期间,该乡杨桥村、晏庄村、京南村、天一村、柯畈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市级生态村;彭晚村、袁大村获得“省级绿色示范村”称号;杨桥村、彭晚村获评“省级文明村”,彭晚村获评“国家级文明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新品质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该乡聚焦民生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一是不断完善乡村道路建设。通过打通全域内“毛细血管”,形成了“一主二干三支四线八十八条”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村村通、组组通两个100%,户户通85%。2018年,该乡喜获湖北省“四好农村路”荣誉;“十三五”期间,该乡对上争取资金2000万余元,对辖区14个村28公里道路进行刷黑改造,保茗路、仄船路已通车,武阳高速、环库路已动工建设,257省道即将实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是惠民设施不断完善。投入了187万元完成了茗陈路主干道亮化工程;投入800万元的加压泵站正在抓紧建设,柯胡、子禹2个村自来水已全面开通;投入1100万元的福利院进入装修阶段,即将投入使用;投入500万元的创森小游园已进入基础工程建设;投入120万元的综治中心已投入使用;投资854万元的北干渠灌溉提升工程预计年底完工,全长33.9公里的二三级污水管网工程已全部竣工验收。
强化脱贫攻坚行动村民面貌焕发新气象
酷暑之际,该乡扶贫基地里的西瓜供不应求,寒冬之际,扶贫基地里的青菜萝卜长势喜人;放眼望去,彭晚村村集体入股的惠轩生态农业种植项目基地里郁郁葱葱,上百种水果在枝头摇摇欲坠;村集体投资的桑蚕基地,一个个蚕茧块头饱满,质量优良;村集体入股的爱媛38种植基地,已经挂果,预计明年可实现全面丰收,这些都是该乡发展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的成功典型案例。
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坚持产业引领促精准扶贫脱贫,按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驱动发展理念,突出“一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通过芳香产业、莲花产业、辣木产业、养龟产业、稻虾养殖、特色种植带动全乡7个贫困村651户贫困户实现有效脱贫。在杨桥片区以芳香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芳香旅游、康养基地、星级民宿经济,以瑞晟公司芳香产业为龙头,带动了113户贫困户脱贫;在茗山片区依托大茗山登山步道,大力发展特色蔬菜水果种植和休闲旅游,打造药龟、稻虾养殖和蔬菜基地,带动了150多户贫困户脱贫;在洋湖片区依托京南辣木基地、黄湾香莲基地、中药材种植等,种植辣木2000亩,莲虾套种1600亩,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十三五’期间硕果颇丰,‘十四五’期间,该乡将全面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定位,做强做大芳香特色经济,构建‘一核、两轴、三区’(以芳香全产业链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产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为轴,杨桥片区依托瑞晟发展芳香特色产业、茗山片区挖掘人文历史发展旅游产业、洋湖片区种植辣木、莲子、中药材等发展康养产业)发展格局,整合土地、科技、资金、人力要素,大力发展芳香产业,将芳香全产业链发展为芳香产业集群,把茗山打造成芳香产业三产融合的标杆区、乡村旅游的样板区、乡村振兴的示范区。”谈到未来发展,茗山乡党委书记黄小容如是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和“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启之年,该乡上下整装待发、斗志昂扬,继续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做好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民生事业三大文章,为努力实现“十四五”愿景,建设“芳香特色小镇”砥砺奋进,将茗山乡建设成为“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留得住相思、记得住乡愁”的鄂东地区都市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