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河村位于灵乡镇西南部区域,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拥有山场林地面积3656余亩,耕地面积1902亩,村内水资源充沛。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48人,有贫困户22户56人。张河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光伏发电、生态公益林等。
自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冶市统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有经验有亮点”奋斗目标,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该局先后派出12名工作人员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组对口帮扶张河村,以局分管领导为主体、驻村第一书记为责任人,并明确了工作组人员的驻村工作纪律和工作职责,以抓好基层党建为抓手,以落实政策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支撑,为巩固提升张河村脱贫攻坚成果,夯实小康基础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张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17025元上升到2019年的21193元,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5840.7元上升到2019年的9453.6元。数据的背后,彰显着该村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成果。
抓好党建促扶贫
11月23日,初冬时节,小雨菲菲,记者一行来到大冶市灵乡镇张河村村委会,一栋白墙红瓦的两层建筑耸立在眼前,美观大方。室内,木匠师傅们正在做柜台、办公桌等,一派忙碌的气象。
据市统计局工会主席、驻灵乡镇张河村扶贫工作组组长柯昌振介绍,五年前,张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因年限已久,设施不齐全,不能有效的服务好村民,驻村工作组争取灵乡镇政府及上级部门单位的资金支持力度,于2017年新建了占地面积为22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大楼。现如今,党群服务中心设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退伍军人服务站、农家书屋等。党群服务中心的建成,不仅能更好地服务村民,还增强了党员群众对村两委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抓好党务、村务工作,首先是抓好班子建设,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柯昌振认为,基层阵地建设,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村两委班子建设。近年来,驻村工作组严格按照村两委换届选举要求,深入张河村进行实地考察,开展党员和群众座谈调研,配齐了村两委成员。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镇党委从政府机关中选派一名思想觉悟高,政治理论扎实,业务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全脱产驻村指导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
打铁还需自身硬。自驻村扶贫以来,工作组成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市各级精准扶贫重要讲话精神,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贯穿整个驻村工作。并根据驻村工作职责,坚守五天四夜脱产驻村工作纪律,严格执行驻村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和生活制度。
同时,工作组注重抓好党建促扶贫,积极指导村党支部开展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员“评星定格”活动;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讲课,并慰问困难党员;开好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好党员干部清政廉洁工作,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积极发展后备党员干部,增进党组织新鲜血液。
抓好党建工作就抓住了一切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张河村的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并卓有成效,与驻村工作组全面指导、协助村党支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密不可分。
精准帮扶暖民心
走进张河村大路柯湾建档立卡贫困户柯昌炎的平房之家,给人最深的印象是特别干净整洁,无论是室内的摆设还是室外的院子、过道,都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垃圾专门放在袋子了。67岁的柯昌炎是五保户,一辈子没有娶妻生子,因年老无劳力致贫。
“现在生活过得蛮好的,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进账,一个人也没什么费用。国家政策太好了,平时本来也没什么困难,也就不好意思诉求有什么困难了。”朴实的柯昌炎老人说话很实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己偶尔打点零工,种种菜,除了腰椎的毛病外,身体健康尚好,日子过得较为稳定。
大冶市委书记王刚作为柯昌炎的一对一帮扶责任人,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来看望他多次,除了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外,王刚非常关注他的身体和生活情况,拉着手嘘寒问暖,告知有什么困难会尽力帮扶。对此,柯昌炎深为感动,他说,他会勤俭持家过好日子,尽量不给政府增加负担。
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张河村翁家铺湾的73岁的老人刘细英。刘细英是低保户,女儿都出嫁了,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市统计局局长柯振明是她的一对一帮扶责任人,经常来她家看望,关心她的身体和生活状况。除低保每月有450元的补贴外,刘细英还就近在门口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打零工,一年也有几千元的收入。“一个老人吃喝温饱都不愁了,还能每年存点钱,还有什么诉求呢?”老人笑呵呵地说,她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了。
10月17日是全国第7个“扶贫日”,当天,市统计局组织一对一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到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交心谈心,帮助解决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贫困户完成“微心愿”,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充分利用社会扶贫网“扶贫对接”功能,对接帮扶贫困户困难需求,为贫困户送去爱心物资床上用品四件套17套、取暖器3台、电热水壶2个,帮助贫困户完成了微心愿。
据悉,今年自疫情有所好转之后,市统计局每月开展一次入户走访慰问活动。每到一户,走访慰问人员都与贫困户亲切交谈并送去慰问物资,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了解贫困户家庭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整个帮扶活动成效显著。
张河村的变化,还体现在村容村貌的改变。以前,村里晚上一片漆黑。三年前,村里安装了160多盏太阳能路灯,并陆续建起了四个文化活动广场,为村民群众创造了广阔的休闲场地和娱乐空间。一到晚上,村委会广场的夜生活多姿多彩,各种健身娱乐活动让广大村民享受新时代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年前,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不太好,厕所污染问题严重,驻村工作组利用“厕所革命”政策,大力发动村民改建厕所整治环境卫生,现在村里建了公厕8所、垃圾池12个,改造了私厕185所,放置了垃圾桶482个,并配备3名专职保洁员打扫村庄环境卫生,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了加固农田美化乡村,驻村工作组多次组织市统计局职工,在驻点村开展义务植树美化张河活动,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沿张河港种植狗血桃850多株、沿着农田堤段两旁栽种红叶石楠等树种共计1100余棵。
发展产业强经济
23日中午时分,翁德宏夫妻还在自家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忙碌着,把大棚的泥蒿地进行剪枝,待下一番泥蒿长出幼苗来。泥蒿地已经施肥,都是各种粪便的有机肥。而在红菜薹种植大棚,则是一片绿油油的喜人景象。
据51岁的翁德宏介绍,他所创办的大冶市兴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有土地300余亩,主要种植稻谷和大棚蔬菜,年收入近50万元左右。目前,大棚种植有泥蒿、菜薹、上海青、包菜等时令蔬菜,马上进入上市的最佳时节。
“我们基地固定有9户贫困户用工,高峰期用工达到40人左右。”基地基本上的机械化操作,一些轻微的工种如整地、栽菜、收菜等,则优先照顾贫困户打工,日工资70元。柯昌振表示,对于这样的自主创业的“带贫”合作社,驻村工作组一直以来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全力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
采访现场,翁德宏夫妻提出,他们计划扩大再发展,将村里的一片荒山荒地流转利用起来,建造一个橘子园。对此,柯昌振代表市统计局驻村工作组表示,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将给予大力支持。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柯昌振介绍说,近几年来,市统计局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5.9万元、协调引进项目资金240余万元,为壮大村级经济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张河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目前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其中:兴河种养殖合作社现有种植面积338亩,主要种植时令蔬菜及水稻,年创收入5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3人,为村民增加收入14万元。湖北灵溪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1月引进该村,流转土地面积800余亩种植优质水稻,年创收入150万元,带动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务工22人,为村民增加收入33万元。
据悉,后期,上海卓松集团计划投资13亿元,在毛铺、张河、西畈李村打造“毛铺南山国家级康养旅游度假区”,目前已投资100多万元启动了该项目,计划在张河村北边五个湾子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开展蔬果采摘与农耕体验,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观光旅游。还有中吉生态旅游公司携手上市企业众联集团在毛铺水库周边投资3亿元,潜心打造毛铺田园综合体,其中流转张河村土地500亩,已签订了流转合同,第一期已启动,已经完成部分山地平整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张河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大冶市统计局局长柯振明表示,张河村有着非常丰富的山水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大有可为。驻村工作组也将一如既往地协助好村两委及广大村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实力、美丽、幸福张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