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琳)每一个残疾孩子都是残缺的花朵,每一朵花只要用心浇灌,定会开出美丽的花蕾。让每一个残疾孩子健康成长,将知识和爱送到每个残疾孩子家中,是他们最大的心愿。2020年9月以来,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送教上门活动。
为了提高我县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残障儿童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县特殊教育学校从2015年开始在阳新各乡镇为残疾儿童开展了“送教上门”工作。
送教上门工作遵循“家庭自愿、定期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学校动员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为学生每学期送教上门3次以上。教师通过评估针对学生的残疾类别、障碍程度和认知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选取适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康复。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详实的送教档案,真正做到“一生一案”。
据了解,县特殊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已开展了五年多,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饱含着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邓楠是一个脑瘫学生,副校长郭霜和老师陈月到邓楠的家中去送教时没有家长在家,只有邓楠一人,看到学生家中的环境脏乱。两人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书本,拿起劳动工具,带着邓楠干起了家务劳动。其实,对于邓楠来说,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学习书本的能力一样重要。邓楠的妈妈这样说:“邓楠因为残疾一直没法读书,是阳新特校的老师给了邓楠飞向知识世界的翅膀。我不奢望邓楠能成为一个多有能力的人,只希望他能好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在白沙镇的部分地区送教上门时,学生们既期待又激动地迎接老师,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除了教授课本知识之外,还和学生聊天,对于不能上课的孩子,采用七大领域内容,从认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等方面出发去开展教学。除了教学之外,老师还和学生一起玩游戏,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就是老师最大的动力。
送教上门,既是送教,也是送温暖,更是送方法。坚持按规定的时间送教上门,让残障儿童在运动康复、语言、认知等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老师们奔赴全县各地,走进残障孩子的家庭,生活的困顿映入眼帘,孩子期盼的眼神和家长感激的泪水,无数次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即使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路崎岖艰辛,心砥砺前行”。县特殊教育学校坚持让“送教上门”为我县残疾孩子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温暖他们的心灵,助力他们成长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