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萧梦娇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总工会认真履行各项职能,为推动我县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做出工会应有的贡献。为进一步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县总工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基本内容,树立县总工会干群良好的精神风貌,推动我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富民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创新管理服务工作
2019年上半年,按照市总工会的工作部署,县总工会以推进货车司机以及网约送餐、快递、保安、商场信息员等八大从业群体入会为突破,第一时间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推进“八大群体”集体入会建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关于印发〈阳新县总工会关于推进全县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心策划,创新举措,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创新工作项目来突破,全力推进“八大群体”建会和管理服务工作。把经济开发区、新港物流工业园、富池镇、兴国镇、陶港镇等5单位列为“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创新工作的重点。
县总工会积极探索“八大群体”喜闻乐见的宜传形式。制作了《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告知》、《“八大群体”入会宜传画册》 、《货运司机员入会宣传手册》 、《保安员入会宣传手册》、《快递员入会宣传手册》(工友入会宣传手册)等在“八大群体”集中的园区、企业进行发放宣传,如在物流园区、经济开发区设立工会宣传流动站,不断加大工会宣传力度。
以服务为抓手,有效吸收“八大群体”入会,通过建家建站、普惠服务、教育培训、“四季送” 关爱、职工文体活动等工会惠普服务让企业和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心,体会到建会入会的好处。
今年“八大群体”建会13个,发展会员1389 人。其中物流园区、货运企业已建立工会组织9家,869 余名货车司机加入了工会;保安公司1家,发展会员120人;网约送餐行业2家,发展会员132人。电商产业园网络公司1家,发展会员268人。
发展村级工会组织
与发达地区农村的发展相比,我县农村发展明显滞后,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村新业态尚未形成,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县总工会结合实际,启动了村级工会建设试点,推动农民工入会。
该会深入各镇村摸底建立村级工会的可行性,了解村“两委”、村民对工会组织的认可度。通过深入全面的调查,选定10个村作为示范。针对村办企业对工会知识陌生的情况,统一制作并印发了村级工会建会指南和图牌、规章、手册样本,县工会严格把关,现场指导,全程监督,做到所有村一个标准、一个范式。
随着在外创业成功人员回乡创业,带动了家乡产业的发展,村民就业学技能的愿望强烈。根据群众的要求,县、镇、村工会联动,组织对农民工进行了多项技能培训。利用组织网络健全,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优势,解决企业招工难、农民工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并与劳动部门联合,组织农民工就业招聘会近20场,上百家企业、上万农民工参加,达成就业意向成功签约的有2000余人。
如今,在农村投资办厂的几乎都是个体私营企业,而当老板与农民工产生矛盾时,则由村工会出面,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理顺老板与群众的用工关系,并以合同的形式规范化,有效地解决了劳动纠纷。
营造崇尚劳模氛围
县总工会为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倡导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发挥劳模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全县人民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把劳模先行活动作为创新项目。
县总工会党组高度重视,成立创新项目领导小组,并将各镇工会主席、部分县直科局工会主席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专题会议,明确职责任务,保证劳模巡回报告活动有序开展。围绕这个主题,在各行各业中,每个劳模的先进事迹各具特色,各展风采。县总工会将各个劳模的先进事迹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力求在各自的行业中把亮点呈现出来,特色打造到位,经验可复制推广。
近年来,我县选树的劳动模范分布各行各业,其中全国劳模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彰2人;湖北省劳模3人,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黄石市劳模25人,五一劳动奖章20余人;首次表彰命名“阳新县劳动模范”29名。
我县是农业大县,劳模也有地域特色,农民劳模多,几乎占了半数,全国劳模杨裕中、汪承钻,省劳模蔡召成、石庚水,市劳模李尚仁等,当选时都是农民,这些新老劳模是群众身边的典型,是看得见摸得着可学可做的榜样。做好劳模工作是工会的职能工作也是我县工会的一项品牌工作。选树劳模典型、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对激发全县广大职工的劳动创业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做劳模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勇于担当共度灾情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驻温维权站第一时间组织发动在温的老乡,积极捐款捐物,募捐了18万余元的防疫物资,送到阳新防“疫”的第一线;2020年7月,我县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军垦、排市、三溪、枫林、浮屠、黄颡口等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阳新干群再一次投入到抗洪救灾的工作当中,驻温维权工作站在市、县总工会的指导下,迅速行动起来,发出募捐倡议,分批次的将40万余元的救灾慰问物资运抵阳新,用实际行动体现工作站的责任担当。
受疫情影响,数十万的在外务工人员因疫情的原因被困在家中,无法外出务工。驻温维权站提前预案,启动复工复产的活动方案,关注温州市有关部门发布的复工复产信息,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多个平台,及时反馈温州的信息,让来温务工人员心中有数。主动对接温州市鹿城区人力资源局,用书面报名的形式反映情况与诉求,力争将在温阳新籍同乡返温复工复产工作纳入温州市实施的“点对点”专车服务计划之中,并提供了800余名急需返温复工人员的名册。以镇(开发区)为单位组,建立返岗工作微信群,开通线上线下报名渠道,全面摸排急需返温复工复产人员的情况,加强信息分类汇总,收录他们健康绿码和复工证明。按照“时间段相近、目的地相近”的原则,分批次确定返温复工复产人员的名单,做到有序安排。
在疫情期间,驻温维权站接到电话咨询1800多个,提供心里疏导1000余人次,其中绝大部分为疫情期间涉及到劳资纠纷类的,有未及时返岗另聘人员被辞退的,有经济性裁员的,还有的是遭受所谓的“湖北病毒”被歧视性裁员的。受理160多件维权诉求,向涉事企业发函130余件,有40多个企业回复愿意协商解决的,通过驻温维权站发函调解帮助近上百名员工返回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