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如絮,初冬的心思羁旅在昨天的乡间小道上,如同落在电线杆上那些山雀子的身影,点画出带着阳新乡音的说唱音乐五线符号,站成了一列风景,瞬间染绿了我的牵挂。啊,此时又想起那些往日采风与我交谈过的民间艺人,而今大多作古,但他们的音容,不时在我脑海中显现,一种莫名的惆怅与唏嘘,感慨良多。唉!世间的事真是有点捉弄人的记忆哟!
时间是一列行走着的方程式,究其一生都企图对这道方程式作出理想的解,让它变成家乡美丽的点点遐思,奢想再度穿越“网湖牧野、宋山樵唱”的那些曾经体悟过的远古岁月滋味,感觉当年身背录音机、端坐在菜油灯下或方桌前,译记着录音机里涓涓流出的谱页;远处的山梁上,那些牧牛崽在晚霞里赶着牛群渐渐进入黄昏的烟幕里,牧鞭不再响脆,可牧歌依旧伴着流星逥荡;约二更时分,河滩上传来麂子的声声啼鸣,好像有意配合着古老的富河,经年累月不知疲倦、如歌般一路流入长江参与交响,和谐着我的采风步履;月夜下,河中的两只铳簰,载着渔人、渔灯在捕获,好像飘荡在童话世界里的倩影,演示着“牛湖与春鱼”的故事;最后在子夜时分,成就了我的厚厚一叠的田野记录手稿,也完满了我的这一天的工作业绩——《阳新民间曲艺音乐集成》,研究的是阳新地方曲艺之曲种及历史沿革,而压根儿又是在谈它的曲艺音乐问题。可是,音乐通常是提供给人听赏外,将纸质化的乐谱去供人们品读似有点近乎滑稽,不过,音乐历史的教科书从来都是提供读谱者阅读认知、尔后才再获得音乐聆听机会的,所以,国家在七五期间,就把曲艺音乐框入了十大艺术集成编写之列,其意亦深。可见,曲艺音乐这个课题,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性的历史要求。
阳新民间曲艺音乐写在阳新的大地上,口口相传,因人而彰,突显一域之灵秀,它的昨天和今天之流传,最终将会成为明天阳新人的集体记忆,鲜活在流播的行旅中。站在新世纪的征途上看,我们撰著这个集子,如果说主要是用来触摸地域的音乐历史,倒不如说是承续地域文化血脉,昌明时代精神更为贴切。对它的出版,我仅以阳新人的身份,有过多的关切与欣慰。
地方曲艺用民间语言动情地演绎着一域的风土人情,述说着古往今来的故事传奇,代表了最底层百姓的审美倾向与价值追求,故尔,为地域文化积累的贡献亦被历史传承。
拙作立足以曲种立身,以音乐立言,纵横互照,以事记实,将地域这一领域的流传历史简要明了地辑要在一起,进行较实诚的研究与归纳,当是我辈不可推托责任,唯望对民间曲艺艺术的彰显与传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拙作的撰写,就艺术上看,它反映了阳新民众审美精神的恣意与张扬;就文化内核讲,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彰显了阳新人勤劳善良的本色;就内容构成看,无论传统或现代题材、古往或今来的内容,广泛收纳,为我所用,有着宽阔的视野,深刻的内涵,没有门户之见。 因此,它是构成地域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一柱。
曲艺,是一种幽默而智慧的艺术,它往往以通俗的文化形态存在, 并以文学为基础、配以音乐与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说唱方法立于艺术之林,用传达善行与大爱为已任,最终助力构建一个地域的集体人格形成。它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帜之一,具有教化人心的综合社会功能。没有它的参与,不可以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是的。阳新地域的民间文化以其它的多样性闻名于世,其品种多、范围广、质量高而显得异彩纷呈。据现有的资料,除曲艺类外,本域还有文学类的民间故事、神话、长诗、谚语、民谜、笑话;音乐类的民间器乐、民歌、曲艺、戏曲、歌舞以及颜子山混元道教音乐、清微道教音乐等;有工艺类的阳新布贴、石雕、木雕、檐画等。这些共同构成了阳新地域民间文化的总体格局。这里,让我以仪式的名义,致敬阳新这块文化厚土!
期望它的出版,为阳新地域文化建设,发挥厚本固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