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登高赏菊,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霜降节气一定要吃红柿子。有句老话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还有人解释说: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加上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非常受大家的追捧。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据说这样可以辟凶迎祥。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此时,山东人一边享受萝卜丰收的喜悦,一边争相品尝鲜嫩可口的萝卜,感受火火红红的日子。
民间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很多地区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迎霜兔肉也就是霜降时节的兔肉,这个时候的兔肉味道更加鲜美,营养价值高,对身体十分有益。
记者 许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