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日报讯(记者 熊科香)16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重点文旅项目推进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创建活动。
“一核三带三区”
打造文体旅发展新格局
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泽良通报了黄石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情况。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新签约文旅项目9个,签约金额168亿元。续建、在建的文旅项目28个,总投资108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9.5亿元。10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77.8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4.95亿元。
目前,阳新仙岛湖景区成功复牌4A级景区,龙凤山景区通过4A级景区景观价值评审,即将迎来最终评审;大冶市获批“湖北省荆楚文旅名县”;阳新南市村、大冶沼山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阳新王英镇、大冶沼山村被省政府命名“湖北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村”;龙凤山旅游项目荣膺荆楚文旅融合优质项目,东方山大健康产业园入选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库。
在帮助文旅企业疫后重振方面,通过对接人民银行黄石支行,已授信文旅企业20家,贷款金额2692万元。为38家旅行社暂退旅游质量保障金,共退还质保金522万元,完成率100%。在“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 畅行黄石”活动中,争取到省级奖补资金2107万元。截至10月14日,黄石参加活动的21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728183人次,其中外省游客69367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擦亮了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名片,提高了我市文旅项目建设的质效。
今年,我市文旅项目建设取得三个突破:园博园提档升级项目9月7日正式开工;围绕黄荆山和磁湖打造的卓尔(黄石)文化旅游城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即将进行土地招拍挂;达成东钢新时代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将对标德国鲁尔工业遗址,打造东钢工业遗址公园。
下一步,我市文旅发展将突出规划引领,抓好顶层设计,聚焦补短强链,打造精品项目,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项目堵点。初步规划了“十四五”全市“一核三带三区”的文体旅发展新格局,并围绕七大项目建设板块,初步谋划了194个文旅体项目,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文化事业、娱乐体验、休闲度假、工业体验等十大类,总投资约1935亿元。
把“工业锈带”变“工业秀带”
让“沉默”的工业遗产“讲好”黄石故事
会上,市工业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夏鹏介绍,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全国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为了更好更快推动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2016年11月,我市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并发表新时期工业遗产保护的宣言——《黄石共识》;2017年1月1日,我国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第一部地方法规——《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18年,联合相关专家学者组织开展了黄石市工业遗产专项普查;2019年1月,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黄石市工业遗产名录(共19处)》,同年11月,再次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黄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
当前,我市工业遗产保护中心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整合全市现有工业遗产资源,分类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修缮再利用工作,统筹推进闲置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变身城市生活新中心、平衡经济生产社会文化打造双品牌效应、协调本土重点龙头企业开拓沉浸式工业主题游等,以文化振兴为抓手,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复兴,誓把“工业锈带”变“工业秀带”,让“沉默”的工业遗产“讲好”黄石故事。
到2021年,我市将建立完善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与保护制度,形成整体保护工业遗产的格局与环境,明确工业遗产保护名单,组织谋划安排一批重大项目,打造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把黄石建设成为湖北工业遗产保护中心城市、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示范城市之一。黄石工业遗产保护项目建设与城市更紧密结合,大幅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