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悠
十月的冶城,秋意渐浓,凉风阵阵。铜草花园社区人口普查员吕芳华戴好证件牌、拎着手提袋急匆匆跑出家门,开始了新一天的普查工作。
在人口普查一线,有许许多多像吕芳华一样的“娘子军”,进入到千家万户,用一支笔、一张表记录着我市的人口情况,她们忙碌的身影如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冶城增色添彩。
“人口普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必须严阵以待,扎实做好普查工作。”铜草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王亚军有着25年社区工作经验,她经历过三次人口普查,深知普查的重要性。
人普工作流程繁琐、操作复杂,在选聘“两员”时,王亚军花了些“巧心思”,她在辖区内多方寻找退休教师、会计、保险业务员及物业人员,充当人口普查员。“这类人员有群众基础,也善于沟通表达。”王亚军说,为便于工作开展,她选聘的清一色都是“娘子军”,她们更贴心、耐心、细心。
叶辉霞是雨润小区的物业人员,哪户什么时间段在家、哪户老少几口人、哪户家庭情况如何?心里都有本账。她说,自己在物业工作,每天人进人出面孔熟,大伙也很配合她的工作,入户摸底效率高。
不同于叶辉霞,家住铜草花园小区的缪丽是单位退休职工,对小区住户的情况就跟自己家一样熟悉。“我们都是一个单位退休的,我经常上门拉家常做好情况摸底。”有时候碰到年纪偏大的老人,说不清家里情况,缪丽一边耐心询问,一边联系老人的子女,确保信息可靠。
作为社区人普专干的吕芳华身兼数职,在负责普查员的协调的同时还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行普查摸底,一连几个小时不停歇。“不光要摸准还要快。”吕芳华这样要求着自己,每天确保入户摸底20户以上,经常忙到晚上九十点钟才歇脚,回到家后她又继续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为了提高普查数据的质量,王亚军每天早上要求普查员汇报进度,对完成情况进行排名通报,同时就发生的问题予以分析解决,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铜草花园社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把辖区内下沉党员纳入到普查队伍中,计入社区服务时长。“多条腿走路,多双手敲门。”王亚军笑着说,由于入户时大多数是晚上,为了确保普查员的安全,提高普查效率,尝试“普查员+党员”的入户模式。
“今天晚上入户需要4名下沉党员,请大家报名参加。”
“我报名”“我也报名”。
在该社区的下沉党员微信群中,党员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普查。李军霞是下沉党员,也是清和花园小区的居民。前不久,她跟着普查员在自家单元楼入户,“老王,在家不?我来人口普查。”李军霞一家家敲门,领着普查员入户,不一会就登记了三四户。
“我参加了4次人口普查,很有收获感。”同样作为下沉党员的张翠霞,一有空就参与到普查工作中,协助普查员走访、向普查对象做好政策宣传,一趟趟下来腰酸腿疼口干,可她没有一句怨言,下次还要抢着来。
在普查路上,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那就是殷小燕一家。“阿姨,开开门,我们是人口普查员。”每当夜幕降临,殷小燕的丈夫和两个孩子便齐齐出动,陪着她一同开展普查工作。原来一晚上最多登记10户左右,有了家人的帮助登记数量不断上升。
“咚—咚—”清脆的敲门声响起,普查员仍等不来主人开门,住隔壁家的祝珍听到后,热情地邀请普查员到她家休息,自个儿主动联系邻居家,并说明情况,使普查顺利进行。在祝珍看来,这些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每每看到普查员们顶着烈日或迎着风雨来回奔波,也想为人普工作帮点忙。为此,她主动当起普查宣传员,向大伙讲解普查的好处、需要准备的资料等等,减少了普查员的工作量。
无论是社区普查员、下沉党员还是普通老百姓,她们都奋战在普查一线,汇聚成一股股强劲有力的“她力量”,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市人口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