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兴叹
虽然结构性失业以及家乡收入有所增长这些都是导致务工人员不愿返城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城市高房价及由此延伸出的子女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更是引爆“用工荒”的幕后推手。
根据国家监测数据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新房均价接近8000元/平方米,青岛更高居一线城市行列。而进城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就在 1000元左右,这就注定务工人员只能“望城兴叹”。
位于台东八路上的鸿运飞酒店是晏鸿在青岛闯荡十余年的成果,这家200多平方米的小饭店承载了他十几年的心血。“ 作为一个经营者,从现在看,用工比以前是困难多了。”晏鸿告诉记者,“我感觉核心问题还是待遇,虽说现在的工资每年都涨一点,我招的员工月工资平均是 1500 元左右,但是目前的房价和物价涨得更快,这肯定会动摇他们的选择。”
除此之外,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外来务工人员,还不得不面临大城市高昂的医疗、教育费用等生活成本支出,这更加大了他们的生活压力。
把“心”留住
从“打工难” 到“用工荒”,一个城市或者企业本身,该拿什么留住打工者?
在经济回暖与物价上涨的交织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成为不少城市应对用工荒的首选对策。这也得到了多数专家的认同,毕竟,收入不提高,谁愿意在一个城市待下去?
但是,靠临时性涨工资是不够的。 一位专家指出,化解“用工荒”问题,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之外,还需要政府以长远眼光建立一整套长期稳定的工资增长激励机制,同时在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建 立社保、子女就读、户籍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另外,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对中低劳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投资,让民工在工作中得到价值的不断 提升。
“经营者要放宽用人标准,比如可以考虑将年龄适当放宽,另外设立薪酬鼓励机制,同时还可以考虑提高务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争取在减少用人的前提下保证服务质量。”建立“小陈热线”的岛城农民工维权人士陈明钰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