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职场,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那么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拼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呢?我从几个角度为大家做分享:
首先是角色转化。初步入职场的我们,需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我们工作价值的核心是服务于目标,所以出发点准确,对我们的思维影响,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角色转化带给我们的一个好处就是心态的调整,当我们不再抱怨,不再讲哪些客观的理由,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来源、经过、结果,那会让你的身心更自由,主动性增强,思维不再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
其次是能力。一般性大学对我们能力培养的价值并不大,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缺乏大量的实践基础。理论性的课本,只是能让我们去按照所假想和臆测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的可能性,落地执行和动手操作能力严重不足,这点造就了“能力”问题。我记得有句话说:“实践是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无不说明实操的重要性。这里,我有一个观点:实践是自己主观能动性的自我表现,是执行力和思维灵感的来源。
那么针对能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读书。进入职场后的读书,与在大学时的课本有本质上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职场中,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所以你不得不想各种办法来解决,那么这时候所读的书,就有了实践应用的地方了。如果能很好的把握住这个方向,你的职场之路注定不平凡。
最后就是未来。未来意味着你对职场的把控。最初的迷茫,不代表最后的结果。我觉得进入职场一段时间后,熟悉了这个环境,对他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你就会产生一些别的想法,这就是你对未来初窥。有了想法是好事,但是别高兴太早,欲望是与能力相匹配的。你这个时候,是否应该考虑一下,把这个想法埋在心中,让自己的眼光、阅历等上升一个台阶呢?这里提醒一点:想得太多,做的太少,只会重蹈覆辙,让自己的时间变得没有价值。
从人性的角度思考,人们会对初介他们环境的人,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心理。就像大学生进入公司以后,就会有人不断的告诉你,要学会拍马屁,要学会勤干活,要………
我想说什么呢?难道大学生们非要去学习那些历史遗留给职场中的规矩嘛?为什么不能在用一颗自由、平等的心去对待职场的关系呢?为什么不能在职场的另一个跑道,开辟一片他的天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