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创业公司做运营推广,竞争激烈、市场动态变化快,自我学习提高对于工作和个人成长的帮助是很重要的。但个人认为自我提高其实不限于晚上9点到两点,其实一天之内的很多时间都能用来进行自我提高。
我的看法是,重要的不是时间段,而是目标。
第一个目标:更好的身体(夜跑+视力保护)
1、夜跑锻炼
曾经因为疏于锻炼,身体素质差拖累了工作。最近开始夜跑,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状况在一点点改善。锻炼身体,提高工作效率,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好了。
健身房一般晚上十点就关门了,选择夜跑作为锻炼方式,在时间分配上更自由,一般只要不下雨都能进行。
夜跑路线的选择上,可以通过搜索「城市名+夜跑路线」,从搜索结果中选择离自己最近的。住在上海浦东的同学,离世纪公园近的话可以考虑这里,非常适合夜跑。
装备上,建议选择专业的跑鞋。不专业的跑步姿势会损伤膝盖,可以了解下正确的跑姿,这个公开课视频《跑步损伤:预防与治疗》可供参考
2、护眼软件:F.lux
关注我的知友都知道,关于这个话题,我系统性地写过很多次了。
可以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回答:
【推荐软件】自从用了 f.lux,再也不用担心被高色温渣屏蓝瞎眼了 -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 - 知乎专栏
每天对着电脑工作 12 小时的女生要怎么保护眼睛? - luckystar 的回答
在同一亮度下,屏幕的色温有高有低。高色温的屏幕显示白色偏蓝(偏冷),低色温的屏幕显示白色偏黄(偏暖)。对于现在主流的 WLED 背光 LCD 屏幕来说,高色温对于眼睛的伤害更大一些。
如果你走进数码商场,把一台 MacBook Air/Pro 和一台 Windows 笔记本放在一起,调到同一亮度,你会发现 MacBook Air/Pro 的屏幕看起来比 Windows 笔记本的黄(暖)一点。这是因为默认出厂状态、未经调节的 Windows 笔记本的屏幕通常色温较高。
好在屏幕的色温是可以通过软件调节的,在这方面最有名的是 f.lux。可以去 f.lux 的 官网免费下载:f.lux: software to make your life better
f.lux 支持 Windows,Mac OS X 和 Linux 三大主流桌面操作系统。软件很小,运行起来几乎不占内存。
f.lux 可以设置为随着当地时间的变化而循环渐变。我自己的设置是,白天色温高一点,晚上色温低一点。
第二个目标:更高的效率
1、方法篇:番茄工作法,战胜拖延症
拖延症曾经是我学习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后来被朋友推荐了番茄工作法,非常有效。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经典的时间管理方法,简单易行,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怎么使用番茄工作法?
当要开始进行一项任务时,将番茄时间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在纸上画一个 X 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即可),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晚上学习的时间本来就短,如果不注意时间管理,刷刷微博、发发微信,很快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所以对于时间管理习惯不好的人,番茄工作法确实对提供学习效率很有帮助。
iPhone和安卓用户可以看看这两个问题,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番茄.工作法 App
iPhone 上最好的「番茄工作法」软件是什么? - iOS 应用
安卓版哪款番茄工作法 App 较好? - Android 应用
2、工具篇:
(1)云笔记:记录整理知识
如果想把知识整理、记录并希望随时查询,选择一个好用的笔记应用是非常有帮助的。
笔记常用的几点:
a 收藏网上看到的好文章
可以一键保存看过的文章,通过同步到手机上,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翻出来看。
b 搜索
笔记记得多了,用关键词搜索就马上出来了。
c 记录学习笔记
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仅仅把笔记类应用当做剪贴网上文章的剪贴板,对于知识的转化效率非常低。更高效率的方法是:利用软件的分组功能,对文章进行分类整理,定期回顾阅读,用自己的思路独立完成一篇新的知识总结。记录整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文字、图表、录音等形式都可以。
(2)思维导图:思路整理必备
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结构的利器。
思维导图是一种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而有效。它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看完一本书或一系列.文章,怎么确定读懂了?试着关上书,用自己脑中所想做一张思维导图。如果成功,就说明你在这块知识上已经明白了。
这是我之前回答问题时做的思维导图,供参考。
第三个目标:更大的知识量
这里推荐一个硬件装备——Kindle
用 Kindle 看书真的是太舒服了,从此不想再用手机看书。
在公司对着电脑.工作了一天,回家再对着电脑或者手机屏幕,时间长了眼睛真受不了。目前在用 Kindle Paperwhite,很多书籍都可以在官方商店里买到。
拿着 kindle,躺在沙发上可以连续看几个小时,马拉松式阅读,眼睛一点也不累。而且避免了使用手机、电脑看书的娱乐诱惑,看书效率奇高,用 kindle 三四天晚上就能看完一本书。
此处贴上两个我觉得很有用的 Kindle 使用技巧:
1. 给浏览器装一个推送到 Kindle 的插件后,可以把杂乱、多广告的网页文章推送到Kindle上阅读
2. 把 PDF 发送到 Kindle 的时候,邮件主题写 convert,这样系统会自动把PDF转换成适合 Kindle 阅读的格式。
带着目标来提升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这就是我个人的一点体验,供你参考。
人在年轻的时候(大学刚毕业到28岁左右),如果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是很难安心提升自己的。原因有几个:1,有收入后就想把学生时代不舍得玩的都享受一遍。2,刚毕业大家收入都差不多,没有提升的动力。3,觉得还年轻以后的路长着呢。 到了28岁以后,大家的差距…显示全部
人在年轻的时候(大学刚毕业到28岁左右),如果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是很难安心提升自己的。原因有几个:1,有收入后就想把学生时代不舍得玩的都享受一遍。2,刚毕业大家收入都差不多,没有提升的动力。3,觉得还年轻以后的路长着呢。
到了28岁以后,大家的差距就很明显了,厉害的已经做上中层年薪30万起,差的靠家里关系混个3、4000的工资好死不活,这个时候才幡然悔悟一身冷汗的人应该不少吧,至少我就是一个,想想以后还得上20几年班呢总不能老这样吧,于是开始行动。
首先我觉得,应该交几个厉害的朋友。不是有钱有权的朋友,而是一直在努力,永远在学习的那种人。跟他们聊天,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能得到很多启发,不要老是跟一群玩论坛玩游戏的人混在一起,他们除了教你怎么享乐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要知道世界上比你聪明比你勤奋的人有千千万万,多认识这些聪明勤奋的人,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次思考自己要提升哪方面,有针对性的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比如我觉得自己最欠缺的是英语,那就按自己的时间表搞计划,每天地铁半小时用来背单词,下地铁走回家那十几分钟用来听听力,回家边吃饭边看美剧,吃完休息一会看TED,然后上沪江默写bbc新闻一到两篇。一共需要花费3、4个小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无数次我想放弃,想舒舒服服打游戏上淘宝,最后都克制住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锻炼身体。搞技术的朋友你们到了30是不是经常觉得腰酸背疼?是不是颈椎难受?身体不搞好其他都是空谈哪!我现在每天早上早起到公司健身房跑步(幸好有这个福利),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人清气爽头脑不发昏肩膀颈椎也不疼了。没有锻炼的时候每天回家都很困很累,哪有精神读书充电,所以不能小看运动。
说太多废话了,总之一句话,运动获得更好的体魄,读书获得更好的头脑,一切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明天。加油吧。
=======================一年半以后的分割线==========================
跳槽了,薪水翻番,不用加班。
体型保持在巅峰状态,人见人夸。
从来没觉得人生这么美好过。
======================
又一年过去了,今天拿到雅思成绩6.5。
想到了大学时从来没有背完A开头的单词
也并没有后悔,小时候不读书玩的很开心,现在工作完还要认真读书也很满足,人生本来就不是按部就班的过程。
题主问的是,职场人士如何利用晚间时段自我提升。那答题的重点就落在了自我提升的方法论上。一个可以人自我提升的方向有很多,在本答案中我重点讲学习。 本答案里提到的适用于晚间(以及其他时间段)的学习方法,是我这几年在切实践行的,的确对我很有效。…显示全部
题主问的是,职场人士如何利用晚间时段自我提升。那答题的重点就落在了自我提升的方法论上。一个可以人自我提升的方向有很多,在本答案中我重点讲学习。
本答案里提到的适用于晚间(以及其他时间段)的学习方法,是我这几年在切实践行的,的确对我很有效。但学习方法对学习者的效果,因人而异。所以,大家在采用这些方法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些微调甚至大改,这样才能让方法更好的服务于我们。
方法1:告别资源贪欲
转变前:热衷下载各种学习资源,比如电子书,视频教程,工具软件等。对于一些比较小众的学习资源,我有时甚至会花数个小时去寻找。当然,找到时真的是挺开心的,但又有什么用呢?都是学习的幻觉,而不是学习的成果。下载了 != 学了。
曾在Medium上看过一段话,深以为然:
“你下载了Sketch,不代表你就是设计师了;你下载了Sublime Text,不代表你就是前端工程师了;你下载了几个G的法语学习视频,不代表你就会法语了。你下载了扎克伯格2015年书单中所有书的电子版,不代表你就真的饱读诗书了。重要的是你的脑子里有什么,而不是你的硬盘里有什么。”
转变:慢慢减少对学习资源的贪欲,只在真正需要时才下载。
转变后:节约了很多漫无目的的资源搜索时间,资源的利用率也极大提升,因为下载的时候就是需要用的时候(类似丰田的 Just-in-Time 方法)。并且,下了一堆资料却没好好利用的负罪感也越来越少出现了。
方法2:做好心理建设
转变前:刚开始学习一个新主题时特别自信。一旦遇到困难,却又很快开始自我否定。
转变:意识到学习是有不同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
a. 初期: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容易产生“能力上的幻觉”。而这种幻觉会拔高了对下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期待值。
b. 抬升期:学习曲线开始骤然陡峭,容易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大多数人于此时放弃)。此时学习需要更大的专注和时间投入。
c. 平台期:长时间的投入却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这时需要更多寻找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即所谓的 deliberate practice 。学习的平台期很难熬,但跨过就会宽阔。
转变后: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合理地解读自己的情绪 (emotions),形成正确的感受 (feelings)。比如,初期我会告诉自己,此时学得快,感到高兴是正常的,但要明白真正的挑战还未到来。抬升期我会告诉自己,此时因难度蹿升,产生恐惧是正常的,此时要对未来有信心,不要放弃。平台期我会告诉自己,长期看不到明显进步,容易沮丧也是正常的,此时要多寻求外界的帮助,多沉下心来做针对练习。
方法3:量化学习时间
转变前:纯凭大脑去记忆在每个学习任务上花了多少时间。后来事实证明大脑对于时间这种抽象概念,统计能力很差。最后要么在不重要的任务上超时,要么在重要的任务上没下足功夫,自己却还自我感觉良好。
转变:用计时器为每个学习任务计时(任何一种计时软件都可以)。
转变后:该是多少时间,就是多少时间。每个学习任务的时间投入也日趋合理,因为结合学习体验,数字可以清楚地告诉我应该加大某个任务的时间投入,还是减少时间投入。
方法4:活用零碎时间
转变前:零碎时间基本用于发呆或娱乐。注意,我不是说人生就不需要发呆和娱乐了,只是千万不要在该学习的时候发呆和娱乐。每天中的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应该严格分开。
转变:在零碎时间会刷刷 duolingo ,听听高质量的播客,或者思考一些问题。
转变后:零碎时间得到更好的利用,比如我的很多知乎答案都是利用独自吃饭,步行(注意看着点路),和等车的时间来理清文章结构的。
方法5:控制饮食摄入
转变前:晚饭会吃比较丰盛。饭后极易产生疲惫和倦怠,无法专注学习。
转变:在要好好学习的晚上,晚饭会吃的比较简单,尽量多吃蔬菜少吃肉(尤其是红肉),有时甚至干脆不吃晚饭。
转变后:效果特别好,不再感到太多的疲乏,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多了,遇到困难的学习任务时也不再轻易放弃。
方法6:制作思维导图
转变前:书看完基本上就忘记了,隔一个月再回想,能记住几句话就不错了。最痛苦的是,有时刚好记得一些内容,想和别人分享,却讲解不清楚,因为记忆是残缺的。久而久之,开始反问自己:“既然读书读了都会忘,那我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转变:用思维导图制作软件(Mac上我用 MindNode),边看边理清书中内容的脉络,并用自己的语言,按照内容的层级关系,整理出书中的要点。
转变后:不再怀疑读书的价值。并且,记忆效果好了很多。具体的体现是,隔一个月依然可以不看笔记讲清楚一本书的主要观点,内容结构,和复述一些精彩的引言。
方法7:引入外界限制
转变前:学习时容易分心,刷刷新闻网站,逛逛论坛什么的。更可怕的是,学到一半,消遣后再回来,还需要好几分钟才能重新进入学习状态(极大的任务切换时间成本)。电脑里仿佛有个黑洞,悄无声息地吸掉我宝贵的学习时间。
转变:在Mac下我用一款叫做自我控制 (selfcontrol) 的软件,设定了一个网站屏蔽列表,这样我在一个时间段内就无法分心访问一些消遣型的网站了。
转变后:不能说完全没干扰吧,但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很多。并且,连续学习1~2个小时后,特别有成就感。
方法8:定期还原笔记
转变前:之前也会复习笔记,但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并且复习和初次记录的时间间隔较为随机,什么时候想起来就什么时候做,还要看有没有心情,因此复习效果着实一般。
转变:每周有一个固定还原笔记的时间。还原就是不仅停留在看的层面,而是在看的时候会主动用自己的语言转述一遍笔记里的要点。
转变后:进一步巩固了记忆效果,在跨学科思考时,更容易产生灵感和创意。
方法9:寻找实践机会
转变前:对待有些任务,会愿意实践,而对待有些任务,则不愿意实践。缺乏实践的技能,自然我就没能很好地掌握。
转变:只要学了就要去实践。看了半小时 http://Lynda.com 的编程教程?自己打开 editor 仿写一个小程序。看完了一本书获得了许多好的想法?打开知乎通过写答案来和大家分享。看到一个有趣的手工制作视频,自己买些材料回来,体验 maker 的快乐。在一个 Workshop 学了 d.school 的 Design Thinking ?自己下次做个人或小组 project 时就应用这些思维方式去打造工作流程。
转变后:许多我以为会出现的问题,在实践时完全没有出现。许多我没想到的问题,在实践中无情地出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我极大地压缩了技能进阶所需的时间。
方法10:回顾学习成果
转变前:每天的学习时间结束时,没有花一小段时间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对自己的学习进度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
转变:每天学习结束时,会花1~2分钟时间,在大脑里简单回顾下这个时间段完成的学习任务。
转变后:当学习进展变得明确,我就能更有针对地调整。如果今天没有完成足量的学习任务,我就会提醒自己明天尽量要补回来一些。如果今天足量完成了学习任务,我就会由衷地高兴。这种积极的情绪会推动我继续充满动力地学习。
我的学习方法讲解到此结束。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感谢大家的阅读。
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的赞,真的好开心,收到很多评论,大多是表扬我的正能量,谢谢大家~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过我也不在乎,只要我的小小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带去鼓励,那我就非常满意了。 现在我已经考完了中级职称,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正在学习英语口
第一次得到这么多的赞,真的好开心,收到很多评论,大多是表扬我的正能量,谢谢大家~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不过我也不在乎,只要我的小小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带去鼓励,那我就非常满意了。
现在我已经考完了中级职称,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正在学习英语口语,非常基础的口语,毕竟我是英语很差的人,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有所收获。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以下为原答案。
上班4年考下CPA,正在考税务师和中级职称,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点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用这么多年考CPA,在知乎这个遍地学霸大牛的社区并不厉害,但是我想分享一下一个小学渣的努力过程。
我的工作算比较忙,上班基本没时间学习,偶尔加班,上下班各一个小时,到家7点半,每年5月开始,从8点半学习到11点,上下班路上听课件,晚上记笔记,做题。周末会休息休息,每天只有下午,晚上,各学习2个小时。
我觉得学习最难的是坚持,我每次坚持不住的时候,就会想,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小孩,脑子不聪明,考不上研究生,家里没钱送我出国,社交也不擅长,现在学习是为了生存,万一哪天公司倒闭了,我得有点资本找下一个工作不是,就是这种朴素的想法,让我坚持了4年,并继续努力着。
这四年我经历了公司的变迁,自己生病,谈恋爱,失恋,复合,准备婚礼,买房子装修,但是这一系列事情都没有影响我学习,我会把所有事都安排到非复习期间。我觉得,这就是重视它的作用,如果你只是学着玩玩,恐怕动力就会不足,如果你觉得学习是必要的,是你未来工作发展必不可少的,就一定能够坚持下去。
慢慢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如果不考试,不学点什么,我会觉得生活好空虚,我打算再用今年和明年考下剩余的两个考试,然后准备生宝宝,同时学英语,考雅思,顺便给我家娃胎教一下,嘻嘻。
当然这期间也少不了我家人对我的支持,我做家务很少,除了切菜刀功还可以,炒菜还上不得台面。等我今年搬了新房子,我要利用这一个非考试季开始提高我的厨艺,锻炼身体,等我身体恢复好了,准备要小宝宝,我想做一个十项全能妈妈,让他(她)为我骄傲。
最后一点,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友很重要。我家先生我影响了他这么多年,他还是不爱学习,我已经基本放弃他了,但我的好朋友基本都是学霸,我累了,想放弃了,随便抓个人聊一晚上微信,动力就能加的满满的。或者加一个学习小组,现在网上社区,小组这么多,都是一直努力的人,我现在也在一个会计论坛给自己盖了一个楼,每天打卡,和组里的小伙伴们互相鼓励,看看人家都学到哪了,自己也不能太落后不是?
凡事点开这个问题的人,一定都是对自己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我相信只要你希望自己将来过得比现在好,希望过充实快乐的人生,都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