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仲崇玉
思谟医药咨询首席顾问兼总经理,专注优势思维训练;创办优势销售人连接社;提供销售战略咨询。著有《做自己的教练》系列图书。
来源/医药代表微信(MRCLUB)
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刊发,转载请完整保留来源及作者!
辞退员工,是管理中难免要碰到的一段经历。要说一个管理者喜欢辞退员工,是变态的;但是从不辞退员工的管理者,倒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辞退,实在是管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怎么打扮辞退的外衣,辞退也是不愉快的;但是,把辞退员工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管理者,也是不合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辞退与否,何时辞退,以什么方式辞退,都是管理者为了管理的需要,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任何无奈的感觉,都是不负责的信号。
这么说当然够狠,有些刻薄。为此,围绕辞退做一点探讨,算是一种诠释,或者补偿。
思考:谁在辞退员工?
大多数人认为是管理者在辞退员工,无疑是合理的答案,缺点:平庸,没有洞见。不过,正确的东西都很平常,就是废话。
取巧者会说,这怪不得别人,是被辞退者自己的选择,No Zuo No Die么。缺点:似是而非。不过,这个说法管理者喜欢听,可以化解掉一部分自己的难处。
推诿者说,这是公司的意思。这个说法无从求证,官官相护么。无论是不是真的公司的意思,管理者的权威还是要的。再说,公司里面的任何行为,哪一点离得开“公司”的意思呢?缺点:公司是谁?
正义者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有公司的规定,谁也不能违反,所以,这不是谁在辞退员工,而是公司的规定。好吧,这个无话可说。缺点:选择性较真。私底下,会有人议论说,那谁谁也这样,你怎么不讲公司规定?既然讲规定,那为什么早不较真,晚不较真,偏偏这个时候?
事实上,辞退员工的其实是团队的氛围。氛围容不下你,那辞退就可能不是单向运动了。氛围也分两种:一种是高生产力的,好领导;一种是高内耗性的,邪恶的领导。不容于前者,活该;后者,不待也罢。
团队的氛围,是辞退是不是难做的根源。
思考:辞退的理由?
一想到要辞退员工,很多人开始最开始想到的,恐怕就是这个问题。那什么理由辞退呢?一般就两个方向。
第一种:整理黑材料,我给找理由。
无非合规上做做文章,财务上挑挑毛病,行为上找找记录如年终评估。这么做,眼看就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意思,这些“毛病”不是发生在真空里的,是有关联的,有关联就难以切割,就难保自己不受伤。
所以,凡是用这个方法辞退的,引起的反应不会小。上可以到法庭可以实名举报;中可以到总部,到总经理,下可以联合很多员工;外有媒体有网络。其间的思路就是一个,错不在一人,为什么要我一力承担后果?
只要引发骚动,人们同情的就未必是无错的一方。所以,这个方向,值得深思。
第二种:角色错乱,自己找理由。
在区域上调动你,在职责上调动你,在任务上调动你,让你在不熟悉的领域工作,处处让你别扭,却总是能找到合理的原因。结果让你抓狂,让你自乱阵脚。
这种行为发生在公司内部,是管理行为,没有任何抓手让你使劲。时间一长,就会萌生去意。
如果死撑不走呢,可以,老是完不成任务,周围人都看得见,时间长了自己都不好意思。群众的眼睛也让人受不了。
如果厉害,很快适应,提高产出呢?那就没得说,这样就是苦其心志了,自己成了伯乐。再说这样的人留在这里,总比却对手那里强。
思考:辞退秉持什么原则呢?
第一个原则:情绪反应低
不引起情绪反应的辞退,是上佳的做法。不要突然袭击,不要让对方诧异。他感觉你对他总是欣赏有加,怎么就突然要求自己辞职呢?这个难以理解,不能接受,然后得出结论,认为你就是笑面虎,是狡诈之徒,自然就会生出为民除害的正义感。
所以,辞退不宜疾风骤雨。人家说人事的决定要慢半拍,不是叫你不决定,而是执行决定的节奏感。
第二个原则:公平尊重
不要引起很大的反差,需要对方的时候,什么都能忍,现在要开掉对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翻出来,让对方觉得你不仗义。凡事做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经得起以后的检验。这么做不是做给对方看,而是做给其余的人看。
这不是老生常谈。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就一份工作而已。工作,只关乎角色,无关人品。你辞掉的是角色,还是要保留人家的人品,这才是拎得清。
第三个原则:力气最小原则
凡是需要大力气,大张旗鼓去做的,多半是因为自己不会做。辞退也一样,很多事情都在辞退之前要发生,辞退就是动动指头,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什么时候开始辞退?其实是在招聘的时候。如果没想好如何收场,也不太会知道怎么开始。这么说可能你不同意,或者太拗口,我们总有时间去探讨这个话题。
这里不讲具体的动作,因为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如果掌握辞退的原则,世界总会多一份美好。
辞退,是两个人关系的真正开始。
做自己的教练。
医药代表 伴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