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布呱先生以前在一个大型的中外三国合资企业工作,这家公司融合了中美法三个国家的职场文化,布呱先生有段时间被派遣到美国呆了三个多月,回来后非常感慨,在他们的美国实验室,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公司业绩短期来看几乎0贡献,似乎没有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就这么高薪养着,三十年,四十年,甚至更久,无领导,自我管理,看起来就是一个无效部门,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些人里面就有一个人甚至好几个人拿到了诺贝尔奖。
公司和个人的关系因为这种布局显得异常融洽,效益从长远来说很巨大,但是80%的情况下等待开花结果的时间都超过了每一届CEO的任期,当下利益没有,而且这个实验室做的是整个行业的研究,如果成功,惠及的也是整个行业所有的公司。
所以我说这个公司说一个有情怀的公司。
再说回这些人,其实如果他们就这样打一辈子酱油也是毫无压力,但是布呱先生接触到的他们的每一个人却是公司里面最好状态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不需要考虑政治斗争,没有后顾之忧,无限接近科学家的本质,也是一群有情怀的人。
然而这家公司最近十年都在经历行业内的严冬,也开始慢慢退出top 5,但即便听到说裁员的时候,也没有哪怕一点风声说要撤掉这个当下并不盈利的部门,也会有人归结为是这样的部门拖了后腿,但是他们自己公司并不这样认为。
布呱,也不这样认为。
2
再说说布呱最近遇到的一个人,也是行业内早期的翘楚,只是后面因为各种原因公司一直没有继续扩张,如果从现在的财务报表上来看,公司是亏损的。
他说他非常看重人品,也非常注重合作,在他这里,他只提供咨询,一句推销的话都不会说,被央视采访的时候,还刻意避开在自己公司,很多客户和朋友都觉得奇怪,但是他说我怕大家误以为我在打广告,所以,他对待客户的方式绝对是行业里的一股清流,随性随心又傲娇,一高兴几百万的费用全给客户免了,他说这就是他的情怀,钱够用就好。
但是,这个人因此获得的客户品质和体量是你绝对意想不到的,你以为他亏了,其实他在客户给他介绍的业务赚取的利润早就不是行业内一般公司能比的。
你看,原来大家都是讲究情怀的。
在这个讲究资源的社会,他非常精准地抓住了人这个点,不是刻意为之却大有所为,哪怕说和我这个小小后辈沟通的时候,态度谦逊绅士把我深深感动了一把,坦诚尊重,赤子之心悠然而出。
也许会有人说这就是小作坊模式啊,没啥意思,太随意了,应该标准化,设立原则和底线,
但是如果给你一个这样的老板,你跟么?
或者说,如果给你个公司从0开始,你能依着他这种风格做到今天的境况么?
3
其实吧,好像没钱没社会地位的时候没资格谈情怀,你看,第一段故事的主人公大都学历很高,他们在享受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求学期间付出了他们的代价,而第二段故事的主人公赶上了好时候,机遇也很重要,现在也不可能像之前那么容易就获得第一桶金了,房价压着,孩子养着,在温饱线小康线上挣扎着,哎,这时候真的想说一句去你的狗屁情怀。
是啊,当情怀和业绩挂钩的时候,永远都是业绩优先,否则就是那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了,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洒脱呢?布呱自己也是这么世俗,偶尔参加公司项目竞标,想讲讲情怀,也准备讲讲项目的良性长远发展,讲讲那些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给公司造成的影响,讲讲从本质出发长远利益会非常明显,但是到最后还是默默删除了,或者在发言的时候又不自觉地和高层们强调肯定会看重业绩更多一些,毕竟,我还没有能力去证明这是对的,去证明情怀也能当饭吃,并且还是饕餮大餐。
4
职场那么严肃,你敢谈情怀么?
嗯,布呱其实还是有点想的。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