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和人生的最大误区?
2017-03-11 00:00:00来源:黄石人才网点击: 次作者:黄石人才网
「Winsights 」, 顾名思义即Wynyard insights, Winning Insights, 是温雅筷评的全新栏目, 专注汇聚知识派华裔原创智慧和精选职场心得。为Winsights文章进行评论,即有可能优选入第二天的读者精华,更有可能获邀加入温雅筷评。
nicole.wang@wynyardchopsticks.com在这个“出名要趁早”的时代,我们争分夺秒比别人快一步。中国大环境让人存在严重的危机意识,似乎“输在了起跑线”意味着“将会输掉人生”。众多父母们觉得孩子趁年轻把该读的书都要读了,读完本科读硕士,读了硕士读博士,马不停蹄...我有一个朋友K,澳洲人。五年的双学位课程他硬是花了10年才读完,而这样并不影响他成为电子技术方面的专家。当我问及他本科期间都做了什么,他很坦白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年轻人的无聊游戏”上面,然而他直到现在仍不后悔多花费那五年,因为是那段等待的日子让他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当他给我看他本科最后两年的成绩单,我绝对不相信这是一个人!他最终学术成绩优异以first class荣誉毕业,并且拿到了澳洲科学院的offer。他说: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方向总是需要时间的,一旦我找见它,并且投入,我就会做得很好!这个例子与你共勉,我们走慢一点,多花点时间思考,多些尝试。人生绝不是25岁读完硕士,27岁结婚生子,30岁事业成功就叫“人生赢家”的,那不然剩下的40、50年还能做什么呢?原文:The Biggest Mistake People Make in Their Careers( and Lives)-the Mission-Media
一份职业规划的调查显示,有49%的职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他们收到的第一份offer。这种现象在35岁以下的职场人士中尤为明显,因为他们都不太可能和公司讨价还价。如果只看薪酬,少个一千几百,算不上什么大事。但是,小数怕长计,长期以往,就会有大问题。根据薪酬网(Salary.com)的统计分析,如果你懂得去争取更高的起薪,而且每隔几年要求加薪,那么在你的整一个职业生涯中,你将会比其他人多赚一百万美元。你未来的工作报酬和offer都是基于你目前的薪酬和职位,也就是说,你职场上的第一次错误会让你受伤很长时间。八个月以前,我和畅销书《工作的艺术》的作者Jeff Goins聊天。当时,我想出一本书,于是我就问他关于出版的意见。他告诉我,“先等等,别操之过急。我自己就犯了错误。如果你等个一两年,你可以做得比现在好10倍,这会改变你整一个出版生涯。”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小孩子马上吃掉一份零食(可以是棉花糖、奥利奥或脆饼),或者选择等15分钟,然后得到相同的两份零食。对于多等15分钟的孩子,他们的回报增加了100%。而后续的研究发现了,这些懂得等待和延迟满足的孩子,普遍都更成功。这个实验已是老生常谈,而有关意志力和控制力的研究也是众所周知,但是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依然很冲动很轻率。大多数人并没有长期计划,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那很自然你只会选当下最好的选项。在《从优秀到卓越》里,科林斯(Jim Collins)说过,哪怕是那种号称「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只要它对你而言是一个「错误的机会」,那你就无需在意。Collins提及,很多公司之所以没有从优秀蜕变为卓越,是因为它们偏离了成立的初衷。当你追逐成功(或者修读学位等等),你会碰到很多机遇。要是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你就很容易左右摇摆,举棋不定。大多数人并没有决定他们真正想要的什么,因此,他们的初始动机都是外在的物质。而且,他们想要的不过是看起来不错,而并非追求真正的过得好。Ryan Holiday写了一本畅销书《挫折就是道路》,他告诉我,人们开始写书无非两个原因:很多人想当作家,但是如果扪心自问,他们不过想出一本书,过一下作家瘾。为了作家的头衔,他们牺牲了写出经典的梦想。而那些创业或是从事其他事业的人,何尝不是如此?真正问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一夜成名,又流芳百世,这样的好运能有多少?比如说,《挫折就是道路》的稿费就大打折扣,因为这本书的观点异于常人。但是,他在乎的不是目前的稿费,他有更长远的目标。他是要写一本未来也畅销的书。而这恰恰就与常人相反。因为大多数人都想当畅销书作家,创业家,研究生,这都不过是形象工程。对他们而言,外在的风光远比实际创造卓越更重要。Holiday在写《挫折就是道路》之前,他已经计划好了出版事宜。这也是他有别于常人的地方。当然,当时的他想到出书,也是满腔热血。他和Robert Greene(一位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他的导师)聊了这件事。Holiday回忆起当时的谈话:「就像其他人一样,Robert也为我要出书感到很高兴。不过他告诉我,他认为我不应该那样做。并不是说,出书不好,而是我还没准备好。「你才22岁,」他提醒我,「你确定你真的懂吗?你肯定你能说清楚吗?」他告诉我,每天我都在更新着经历,加深着认识,我能在某个领域上越来越权威,而这些都会把我预备为更好的作者。等待越长,书就越好,换句话说,现在出书,毫无益处。所以,还是先缓一缓。」Holiday推迟了出书计划,延迟了满足。在接下来的几年,他去学习,去经历,后来才写成了《挫折就是道路》。问题是:你真的相信你能够创造经典吗?或者说,你真的相信你能够创造真正有影响力的东西吗?除了所谓的“创业”,你真的相信你能创造出真正重要的东西吗?当然,你相信你能创造一些东西。但是,我是说实在的东西,经久不衰,经典卓越。你相信你可以做到吗?或者,你只是一味求快,粗制滥造,追求成功的幻觉?东尼.罗宾(Tony Robbins)曾经说:你对生活要求多少,生活就给你多少,不多不少刚刚好。你生活中愿意承受多少,你最终就会得到与之匹配的结果。而这一切都和你的「个人标准」密切相关。大多数人都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实际却没有,是因为他们降低了对自己和对身边事物的要求和标准。延迟满足最大的回报就是「成就你自己」。做什么工作并不是最关键的事情,关键是你以怎样的标准去做事。这最终会决定你的人生。工作是你个人的映射,你的人生目标决定了你的工作质量,而你的工作质量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看到这里,你内心应该有很大的反对声音或者是疑惑:要是我等太久了,怎么办?而完美主义也不等于延迟满足感。完美主义是病,会导致拖延症和无限的等待。如果你延迟满足,是会有内在的感觉和外部的推力清晰地告诉你:别再等,该出手了。光是感觉还不够,你有实质的证据。而证据也不仅仅存在你脑海,它必须是在现实里的。如果你愿意等一两年,你的影响和生活的品质会大大提升。你要认识到你想要什么。否则,你会被收到的第一个offer迷惑。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努力。否则,你很容易就只关心外表风光,而不在意真正的经久不衰和伟大卓越。要清楚:当你开始创业,公司将会逐步成长。而这时,不要被所谓的「千载良机」欺骗,失去了初心,要学会坚守。在必要时,延迟满足,去创造一些真正伟大的东西。你永远也不会后悔,自己用六个月、一年或者是几年去投资自己。当你收获成果,回首种种经历,你内心的满足是谁也无法想象的!
分享
分类浏览